鄉民智慧與AI科技
杜奕瑾
20180316
2018首發熱呼呼演講記錄
前言
一年一度TH創業日又到了,今年排在平日,而我剛好有機會能夠去到現場。這次的主題很符合潮流,跟往年相比現場居然幾乎坐滿。
「創業」一詞似乎會更常從身旁聽到吧。因為我不是相關科系的學生,不會程式語言,也沒有使用Ptt,所以半個鄉民都不是,懷著也許會有趣的想法起早去參加了。第一篇的前言總是有些長。
首先,講者本人很有魅力,但他說的話有多半專業名詞讓我第一時間無法進入狀況,不過旁邊的人好像都很進入狀況就是了。
「大概我還follow不到吧?」
以下將只會提及我聽懂的部分,和我主觀推測與討論,其他詳細內容則可以從網路新聞搜尋到更多資料。
正文
杜奕瑾先生擁有成立ptt站和蕃薯藤等經歷,曾到微軟工作,目前回到台灣成立AILabs(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
我認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宣傳實驗室的運作和功能,因此大部份簡報內容含括許多細節,但時間關係他必須略過。
AILabs主要業務發展有健保、智慧城市和人機互動等,這是因為在台灣的健保制度實行下累積了大量多年資料,如果能有效利用,那麼未來台灣在健康保險這一部分可以降低成本。而在智慧城市方面,實驗室和台南市合作無人機計畫,採用齊柏林導演的拍攝手法,賦予畫面美感,像是遠景的選景和追蹤等(AestheticNet)。
另外他也有提到AI元年的說法,AI其實有蠻長的研究歷程,直到2017年有所謂深度學習的詞語使用
在技術上也觸及一般民眾以後,這才稱2017年為AI元年,大家可以普遍使用像是siri等功能。
……中間略過
我很遺憾地說,演講時以中文夾雜英文單字的話會聽起來很混亂,雖然是簡單的單字,像是sensor、IOT、response、experience等。
但對我來說思緒很快就跑掉了,內容也跑掉了。最後他為聽眾整理內容(非全文抄寫)
- 解決身邊的問題,對你而言最了解的議題,就會對你的創業更有力
- 會玩、會問、也會動的情況下是較好的
- 建立團隊,跨領域間的合作比較會有火花
- 要先考慮使用者體驗再來想賺錢,目標錯誤的話,企業不會長久
*關鍵字搜尋
#基因庫#檢測瘧疾
#記者快抄#語音功能
#AILabs#鄉民和創業家#深度學習
#黃曉諭噗哈
純學術分享,著作權所有,嚴禁轉貼複製商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