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在 中 大 。追 求 卓 越
Jump out of the box 跳出舒適圈
主辦單位:中山大學學生會
時間:2018年12月13日
地點:熊德龍活動中心
內容:針對演講中印象深刻的話句進行引用參考
#中山大學#廣州#跳出舒適圈#主持人#演講場地
#演講氣氛#點心#內容簡介#生命經驗#職業#
#系列講座#首次亮相#
前行吧!
講者# 林海音
頭銜#現職時尚攝影師
經歷#小提琴手、上海復旦社會學、新東方老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
實習#老師、記者...
故事:在福州呆了18年,來到上海,接著去紐約,來到北京。
她本來不太習慣上台演說
然而
將短處有意識的磨練
對於未來感到茫然
那是
你嘗試的還不夠多
故事:《七個腫瘤》/一個美國歷史系的朋友要到中國西安研究乞丐*因著媒體和帖子轉發,火熱出名,拍起了明星的雜誌照片。
^嘗試並不等於淺嘗輒止(有關技術)
我的眼界越發遼闊,這是因為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平台上去。
過去或現在所做的事
為了什麼?
自律方可自由。
這也是因為
選擇職業=生活方式
機會/選擇 /可能性
送給各位
喜歡的一句話
君子不器
(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種用途。)
#隨著經驗的積累,就會慢慢知道什麼是美的。
#審美的建立來自於:畫冊、電影、展覽等等
講者# 彭順丰
頭銜#大西州Dashow虛擬世界創始人
經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畢業
消息:洞察號登陸火星。中國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
提倡終身學習、讀書
#未來新興話題
信息與智能科技
生命科技與人機結合
太空移民
新材料新能源
&虛擬世界、貿易戰、微信立體化操作
互聯網發展~沈浸式體驗:針對感官、VR技術
*keyword:雲計算、語音系統(百度)
故事:13年年底,中山大學實驗室位在哲學系六樓,虛擬世界以黑客帝國加上華為5G技術,引發各界關注。
技術描寫:未來人們可以通過虛擬空間的設置,在不同地方開會聊天甚至生活,虛擬空間搭建成為部分的現實世界
*新聞:致敬生命、數字化身、公益項目(聯合國文明遺產)
送給各位
&關鍵字:未來重要的會是什麼呢?
人的主體意識!本質!好奇心!
更重要到珍惜生命、智慧,以及堅持
講者# 黃寧寧
頭銜#好瓶創辦人
經歷#前淘寶職員
故事:Gap year,到美國加州生活、觀察到垃圾分類、二手店
#一顆蘋果和一個塑膠製品腐爛的時間?
#廣州青年創業基地
如何改變人們對於廢物再生的刻板印象?
讓人們對再生產品形成好的印象
穿在身上,是「潮」,流行的!
#微博帳號:bottle dream
廢物再生、環保,可持續生活,潮,再生資源
創業項目
合作可口可樂、壹基金
新的環保觀念
衣服、袋子、合作對象
關鍵字:打破刻板印象、消費崇拜、淘寶造物節
後記
(聽到後面,注意力儼然降低)
活動結束後,主持人以標準的普通話結束了這一回合。相較於台灣式演講場合的活潑生動,主持以一種近乎刻板的形象,咬字要求清晰,音調變化也十分講究,因此對我來說,留下對整場演講的深刻特殊印象。
第一次在廣州參加講座,通過官方帳號推送的二維碼識別後報名了,也是第一次踏進熊德龍活動中心,椅子上放著補教業的廣告本子,旁邊的桌子上有點心和茶水,坐著等講座開始,等到令我驚訝的主持人開口說話,讓我精神一振。
講座的內容對於個人生命、未來趨勢、創業創新的概念,以不同角度進行詮釋,從他們個人的經驗中,比較之後可以發現的是,若擁有的視角變化了,那麼生活的色彩,濃厚淺淡那些,就會更加豐富了起來。當我還在小農村生活的時候,我看到的就只會是這些景色,當我進到城市,來往於各種文化、物質、框架搭肩起來的社會之中時,對於個人的期待,能夠做的事,也變得多了起來。眼界,不單單只是看了看而已,而是,這些經驗的積累,有助於選擇人生的道路,總會有那條路,不論年歲的多寡,階段性任務等等,或許是種太過普遍的說法,然而自己的人生,能自己決定的話,可以是如此充滿多種可能性的樣子,我希望我將能一直記得。
#全景式攝影機#沈浸式VR體驗機會#中國發展#微信#微博關注#人脈累積@
#有興趣的人可以關注帳微博帳號,或是搜尋相關資料#
*連結
@彭顺丰
@20190214/情人節快樂@就快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