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or one (5)

公    開

2018  廣州中山大學一日交換生生存技巧

 

前言:

內容以「當一天交換生日常流水帳」為紀錄重點,其中混雜有用資訊或是純粹情緒發洩,僅供參考

 

口訣

以不變應萬變

(情況隨時都在變化,記得吸取新知的重要性)

 

淡定

(停電斷水工程封路校園卡被鎖遺失,記住維持平常心)

 

不懂要求解

(關注官方帳號公眾號綁定激活一切,加油你可以)

 

別懷疑行政效率

(QQ號標註電話號碼行政大樓地址,老師lalalalala)

 

 

*我的日常

 

時序進入第九週,該記得的上下課時間,學生餐廳擁擠的時段,來往人群的走路方式,講話充斥不同口音,聲量和音調都不太相似。

 

我的日常,該如何說起?

有些籠統的說法,就是按表操課,早早起來,收拾妥當,別忘了教室距離宿舍還遠著。

一週一週的過,上課的時候,有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因為不停地晃神,急於離開。

 

或許,我已帶著深沈的眼光、過度的先入為主來適應學習環境。

從第一週起對教室環境,周圍建築觀察,窗外望去就是廣州塔,像是隻感到新鮮的鳥兒盤旋著。再過個幾週,也就稀鬆平常許多,對於窗外的紅磚古蹟、叫不出名字的建築物,或是天天環繞霧霾而模糊,這些會變得越來越稀鬆平常。

 

颱風天彷彿還在昨日。

山竹肆虐,停課,然後,超市被掃空。

 

(颱風吹倒校園的樹們:永芳堂前)

 

再轉眼

已經來到了第17週。

我的報告期限DDL(deadline)就在眼前。

甚至要準備歡度聖誕平安夜。

 

 

(地鐵沙園站前廣場的白色聖誕樹)

 

平日關鍵字:上課、下課、食堂、外賣

 

南校園建築作為古老的歷史古蹟群之一,為了維護,基本在多年前修建以後,就不太有改動,倒是路面時常修整、也試圖要在空地上建新食堂和體育館,最近還挖出了古墓上新聞。

 

電梯在這座校園裡,也較為不普及,也基本見不太著無障礙步道

要說每天多走路,有益身心嗎?

2018年,由於巧遇暖冬,十二月底的廣州,依舊能夠開出28度的高溫,隨即再打個五折,於隔天清晨來到14度的體感溫度。

 

校園裡的樹木都有細心照顧,一個個綠的發亮,天氣熱的時候,當然也得注意蚊蟲的騷擾。

毛衣和短袖總是夾雜在來往的人群裡,分不清季節的具體變化,到底從何說起天氣。

只好說,保重身體為好。

 

當然,避開走路的體力鍛鍊,也可以選擇腳踏車出行。

共享這個名詞,在城裡依舊是火熱的話題。ofo遇到經營困難,mobike面臨虧損,不知道江山會如何變化。

 

申請上依照步驟建議,證件上傳、綁定支付就可以,踏板一踩,十五分鐘的路程,就能縮短到五分鐘。依照個人取向,為自己帶來便利,也可以帶來更多使用經驗,比方說隨處可見,但怎麼挑到好的車、也會了解到單車的維護不易。

 

(校園一景)

以刺耳的鈴聲做結,下課以後,在教學樓附近的學生食堂,唯有「校園卡」「逼卡」「付款」

一張校園卡在手,才能吃飯洗熱水澡充值空調卡。

 

然而,江山容易改換。

從資料上顯示,這不過才前幾年,作為西餐廳的南草坪,就變為學生餐廳刷卡消費,「大眾點評」、「百度搜索」等,也幾乎不見更新。

 

說不定到了某個時刻,景色很快又會改換了。

差點忘了,這兒的早餐,食堂有供應,沒有蛋餅,也沒有吐司。

粵式餐飲的特色,很好的呈現在每一餐裡。

早餐供應著「腸粉」或稱「拉腸」,炒麵類、包子豆漿、粥等等

也有捲餅、麵包、水煮蛋、大餅煎餅、糕點等等,但沒有,蛋餅吐司漢堡的

 

高峰時段的食堂,連綿排隊隊伍。

從九月起的「不。懂。規」到如今的得心應手,同時遇上「豬肉事件」、「牛肉羊肉事件」,前進著、挑選菜品,感受那些心理細微改變。

開始細心貼上點餐取餐標語的窗口,點餐拿餐,刷卡前先從機器或手機官方帳號確定剩餘金額,或拿好餐具,節省掉迂迴的過程。直到最近,可以依照菜盤的大小以機器來結算,節省掉時間和人力。

唯一不變的,大約是尖峰時段總是爆滿的食堂。

 

所謂變化,這一切並非毫無徵兆,就是一點一滴的,流過日常,順帶記起一些細節。

 

 

食堂們  #學一、學五、春暉園、春暉園東廳、南草坪、源味食堂#

(逸夫樓教室標配:長木桌、辦公椅、時鐘、上課規定、分機電話)

 

記錄著日常,倒也更加顯得自己的閒情,大約是的。

眼看著身旁的人吃飯的速度,相比我的晚落座,卻可以在指針指下兩個數字之後就了當起身,匆匆離去。

雖說著食堂有著高峰時段,也是因為通常會在一兩點過後整理妥當,不再供餐,這似乎也讓人們抓緊時間前往。

午餐用畢,時而是接下去的上課,又或者是午休時間。這兒的課在兩點繼續下去,中間隔著長長的休息時間。

 

甚至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為著避開食堂用餐的高峰時段,我索性買下了外賣的會員,用滿減、優惠券、紅包、免配送費,打算著生活費。

 

有關外賣的故事,包括店家、外賣員、節日優惠,會是很精彩的篇章,有機會寫的話,這些內容將會讓人對於行動支付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吧。

像是拿著手機點單,計算著合適的價格,等待的時間長短,配合好,就能順利拿好外賣餐點,回宿舍用餐。

 

(校園一景)

 

第十八週週末,嚴重的拖延出不了幾篇文章,倒計時的數字明擺著就在眼前,新年,新的希望,喊著口號的以後,想像著回去的以後,眼下交出一篇論文的幾天以後......

 

生出寫文字的些許心動,逃避的積累出書寫興味。

再次鐘響,落座,越趨精準的上課準備時間,以及大多數時候精神的逃脫。

 

真心希望,再拐過個轉角,就會有新的轉機出現。

 

(地鐵公園前站披薩店:颱風前夕)

 

是夜,通過設置人臉辨識的出入口,進入窄小卻煙火氣充斥的小巷。

小北門。

映入容易積水的灰水泥地,通融兩三人並排的寬度,水煮玉米、炒栗子、酸奶撈、烤冷麵、麵包飲料店、沙縣小吃、涼粉、炸雞、雜貨店,看似簡陋,卻應有盡有的小巷,拐個彎,換幅景色。

 

(渝香麻辣燙:有不辣的選項)

 

燒臘、餃子、雞公煲、清真餐廳、串串等,一排店家,提供手機支付功能,也有外賣服務,價格對學生來說也很合適。

 

(西關牛肉麵(清真餐廳,保證手工製作刀削麵配上特別醬料)

 

而從小北門再出去後近鄰珠江,中大碼頭邊有步道,在夏秋之際的傍晚特別適合散步。

並且一望出去,就是珠江夜遊的夜景,關於廣州塔的燈光變化、珠江新城寫字樓們閃爍的那些時刻

穿梭在小區間、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打羽毛球或踢著毽子的人們

一同享受這個空間

是件還不錯的夜間活動

有關夜生活的延續,在這裡就先暫且不提。

 

這些日常都是疊加出來,都是好不容易成形的海灘,約莫是也是堆疊沖刷過稜角的鵝卵石,嘩啦嘩啦,如此寫來才鹹淡混雜。

 

就先告一段落,像埋下伏筆,也不知故事什麼時候會到頭

 

下次再見啦

 

 

  偏安於南方,好奇天氣,好奇自身的經驗累積,依然難以說出口的和平過往,幾個月,再過個幾年,體力變好了,精神變好了,再然後說不定是寄託於自信的展現,拋開自卑的微小自我,可能成為無數個過往的我,碎片一般拼貼湊湊,成了一個我。(feat第十六週的我)

 

(教室一景)

 

 

 

20190203,回台灣又過了幾天,就適應幾天,準備過年。

 

 

 

 

 

 

 

 

arrow
arrow

    Da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