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年代:媒體邏輯與知識生態

 

by《端傳媒》曾柏文

 

#黃曉諭力作#不負責任紀錄#第一人稱

    Part1

臉書來了

                       我中年轉業進入端傳媒也差不多才兩年時間。接著我將先稍微介紹一下從以 前到現在我所看到的媒體業,其中興盛到轉變的過程。1996 年的時候網路開始 分食閱聽大眾的注意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 Window95?接著我認為在 2006 年時,整個影響的範圍更加擴大。這時候是 Web2.0 時期,同年 Facebook 成立,我印象特別深刻那時候我在美國留學,系上同學辦了 Party,但是從邀請 到結束我卻一點都不知道。

          這是因為我那時候沒有去辦 Facebook 帳號,所以就 像是個隱形人,你懂嗎?我就是不存在的一個人。

後來我就去辦了,一開始大家 都知道嘛,朋友就是同學比較多,後來可以漸漸聯絡上人生各個階段的朋友,到後來就演變成現在大家都在社群媒體上去看時事新聞。

 

傳統媒體囧了      

          在臉書巨大的影響與改變媒體業的生態前,其實媒體本身就在擔心被侵蝕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傳統媒體的狀況,他們的利基點和閱聽眾遭受雙重流失,我 就來問一個問題,你們現在有誰會看電視新聞?你們有看報紙的習慣嗎?但你們是不是都有臉書?

好,來看現在傳統媒體的生存情況。

普遍來說,公廣集團能夠 撐得比較久是因為有比較多穩定的資金挹注,還有就是比較有特色的節目,像 BBC、NHK 啦,台灣的公視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優質的節目,畢竟資金方面就是比 別的國家還要少太多。

還有就是以宣傳帝國主義為主的 New York Times,他們 算是中間偏左的媒體,也就是說他們傾向知識具有公眾性,主張大家都享有知的權利,但目前的問題是,如果說報導文章取得是以收費形式就違背了他們的原則, 可如果以免費的方式提供點閱那就沒有收益了。

接著就是所謂媚俗商業和侵蝕專 業標準的情況出現了。舉台灣的電視台為例,什麼龍捲風啦,用誇張的表現手法 去傳遞可能不正確的知識,卻受到閱聽眾的注意等等。

 

怎麼活呢?         

          那麼我們新媒體又是如何生存的呢?像我們端傳媒,實際上是入不敷出的,線上幾家業者也是,只有大概 收支平衡,或是多賺一點而已。而我們試圖利用實驗的模式去找出一條活路。 但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大多數的廣告幾乎都被兩家業者壟斷,是什麼呢?

大家 最常用的臉書和谷歌,他們的廣告資金投注就已經瓜分掉市場的 85%左右, 剩下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公司在分。這樣也形成了「內容農場化」的現象。但也 有其他能夠生存競爭的方式。像是電商的形式,將媒體業和購買網站結合出新的特色,舉例來說有 Udn(複合性新聞網站)、女人迷(專門給女性的雜誌)和上 下游(對食品有多加關注也銷售的業者),他們主要有特定的群眾去支持他們的 經營模式。

再來就是訂閱型的模式,偏右派,也就是說內容主要告訴你如何去賺 錢,舉例來說就是投資型的,你怎麼去買賣股票、期貨,這類型的通常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資訊也就越貴了。

也有一種方式是群眾型的經營模式,這是價值導向的。例如說 weReport(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 Backfounder(群眾集資顧問公司)、SOS(影像紀錄工作坊)等等。但以上的這 些類型都不具整合性而且分散。

 

後事實時代 ing

          那我們再來看報紙,你知道什麼是 A1 嗎?A2 呢?C 版之類的?早期可能在 家裡還會分誰看那一版,但現在呢?社群媒體的年代,FB、微信、噗浪等等, 我們自己就可以決定消息的傳播。大家有聽說過自媒體嗎?其實只要是我們轉發 或分享的內容,就可以變成所謂自媒體的概念。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個被高 度染色的世界。我們的價值觀和消息都是透過別人或是演算法的方式來進到我們 的生活裡面,我們似乎已經無法掌握什麼是我們想知道的,或其實是別人想要去 灌輸給你的。

現在的社會也可以說是一個大腦補的年代,也就是 Post-Truth(後事實世代)。看到同學又在發廢文,但我們每個人對內容的解讀可能都不一樣。

      「事實」是我們去腦補出來的,沒有什麼真相可言,事實也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例如前一陣子的英國脫歐成功,我有個朋友在選舉前都相信英國脫歐是不會成功的, 因為他的同伴們都反對,結果發現,這是屬於一個圈子裡年輕人的想法,但沒想到大多數的英國人民卻選擇脫歐。這就是很顯著的例子。

另外就是川普當選的現 象。我們都看到美國的主流媒體都預測錯誤,導致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這也顯示了傳統媒體的一種挫敗,可以想見川普在社群媒體上面的影響力居然已經大到影響美國人民的選擇。 

 

 

 

舉辦時間:20161207

arrow
arrow

    Da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