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時代的媒體革命
李志德
20180524
前言
可能是被所謂專業「消磨」過度,這學期後半很多時候都在休息。
一個人思考,或是在談話中,發現自己,有關目標和未來想像。
這些就像偶然的相遇,有著刻意安排的位置,從來不是巧,而是我的私心吧。
「媒體」相關的書寫,從開部落格整理出我的作品,到逐漸投入在經營、尋找題材,到挑選有興趣的主題在製作,很多的時間在裡面,也有很多個我在掙扎,為了圓一個秘密,我創造出了我,還有安排一齣好戲。
當部落格步上較穩定的軌道以後,需求和供給之間開始出現裂痕,某些成就感會黯然失蹤,不知去向,這些不僅僅是心理上的障礙,還有日常生活中的互相悖論,首先我應該怎麼做才好?什麼是閱聽眾會喜歡的題目?文章怎麼編排會更好看呢?等等的提問,都讓我不自覺得停下腳步,出現長期停更的現象,變得怯弱許多。
我,一個平台裡小小的經營者,因為尚未評估出投入的時間與成本,令我感到迷惘,而且也並沒有在周遭宣傳,如此低效率的運作著,只是在做一件看似徒勞的平台練習生,產出文字,看的人少,但我依然還在堅持著,什麼,那大概是小時候的一個憾,如果不做的話,會讓我遺憾的緣故。
文字變得枯燥得多,因為平常閱讀優美文字的機會降低,而我也並不刻意的尋找些典範跟隨,是應該設定目標,讓練習的效果更加明確,後來的我,發現了。但也面臨了各式的藉口和怠惰,在這個小小天地,不會有人催促我,不會有人和我刻意對話,或是否定我的想法,或是鼓勵我的想法,在這裡彷彿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大概是平台的好處了,但也是壞處吧,封閉的思考會讓人畫地為牢,遲遲難以邁進,我想,是應該做出些什麼了吧,我想著,要去做。
接著,得趕緊寫作業了。
主文
李志德首先定義了他認知中的新媒體,也就是,從反向定義列舉所謂舊媒體,並再從中間找出新媒體的組成元素。
端傳媒鎖定的對象是華人閱讀市場,以「長文章」、「商業媒體」作為定位。由於選擇會費會員方式支持過半的開支,也因為廣告流量的關係,必須考慮到賣錢好養活自己的現實,和廣告是在地的產業。舉例來說,香港人每天會經過的地鐵,最常見的廣告就是保養品、美容、塑身,和房地產等等。除此之外,為了開發流量,端傳媒也有舉辦付費演講、旅行團和端Mall等。
形式上,新媒體做的互動設計包含:文字圖片的搭配、影音、數據應用、圖表等,讓讀者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報導。前一陣子VR由於生產成本高,和新聞本身的素材呈現性質不符,時效過短而無法利用。
由於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喪失,實踐媒體應該做的事而已。近年由於中國互聯網的「使用場景」提升, 商業模式確立後,能夠建立起消費牆,讓讀者人數得以增加。
說到底,酷炫的文章,展現的是技巧,內容是不變的。端傳媒的特色就在於,能夠讓文章的水準整齊這點,將編輯的權力放大,使得他們的重要性,和認真程度得以反映到文章內容上,特別在兼顧立場、如實呈現這方面。
#任何人都可以是PM,也就是項目經理(主編、記者)等,負責將美術設計分配出去,或是交代實習生找數據做圖表等等。
#台灣編輯的權利低落,負責版面和改錯字。
#南方週報,經典,深度報導
#由於華人市場的多數,13億的人口裡有科學上網的人數,加上新加坡、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台灣等地的讀者。
#開桌,這點涉及內容品質的問題,讓讀者討論會比較麻煩。
#《吊燈裡的巨蟒》
#大家趕快來下載端傳媒,成為會員
20180524//201806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