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年代:媒體邏輯與知識生態(2)

by《端傳媒》評論總監曾柏文

 

Part2

權力動搖了?

          接著我要說的是整個世界民粹主義的興起。從川普的當選就知道。但我們從 歷史上的演進也知道,民主的進步其實就是依靠民粹的力量。但是眼下的世界卻 讓人們無法以理性去看待消息,也就是無法對接收訊息的情緒進行控制。我們開 始不相信專家學者,而是覺得網路上的資訊是可靠的。也就是傳統媒體正在失去 的權力和信任。從《Why don’t we trust?》這本書的內容就可以知道,醫生或律 師掌握了專業性壟斷的知識,但其專業在媒體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去質疑。例如恐龍法官。看現在人買東西也可以知道。過去的人們看的是大公司大品牌,但現 在消費者可以透過便捷的方法去了解品質的問題,他們得以從個人的觀點來判斷 他是否要購買這項商品。這裡我想要說的是,就連醫師、律師或會計師的專業都 能遭受人民的質疑,那政府受到的質疑當然也會很大,如果中央政府願意將資訊 透明化,是不是能夠去鞏固他們的權力也說不一定。

          所以我想要來談一下我們台灣社會出現的問題。你們有聽過這本書嗎?《第三社會的想像》這其實就是第三 社會黨的著作。那有誰聽過第三社會黨嗎?我簡單介紹一下。現在這個黨已經不見了。他們起初是一群陳水扁時期的民進黨助理,因為他們不滿於民進黨當時在 族群意識上的操控而出走,成立了這個黨。第一社會主要是日治時期後會講日語 的老人社會,第二社會指的是戰後光復來台的外省人士,第三社會指的就是現在 這群生活在台灣社會的新生代,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搜尋看看。

國族認同消失危機?

           接著下去要講的是個人經驗形成的部落問題。大眾媒體的消失,是不是有可 能代表國族認同的消失?我們應該如何去相信我們是一個國家?遇到危難之際 是否能夠跟過去一樣能休戚與共?舉台灣過去的老三台,就是操控一切訊息。現 在我去北京時候,中央電視台晚間七點的新聞普遍來說偏北部的人民幾乎都還是 會準時收看。回到《想像共同體》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以前的國家是如 何形成的?印刷業!對!國族意識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是人為的。正是因為印刷 業的蓬勃,打造了地區上的社群語系使用,當大家都用同一套語言在溝通和傳達 訊息的時候,也就打造了共同的國族意識,讓大家都相信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 但是,我們至今仍在懷疑的是,我們是中華民族嗎?中華民族這個詞其實出現的 很晚。在晚清的時候,康有為、梁啟超才提出來的。他們覺得因為我們是一個中 華民族,因此除了在器物上的革新之外,更應該去凝聚人民的向心力,但是我們 知道他們在變法的時候失􏰂了。

         另外我想說的是,現在的台灣社會的情形也讓我有很深刻的體會。前幾個月我編輯了一篇文章放到端傳媒的平台上,然後就有人寫文章來反擊我的觀點。他 們說媒體就該表態,要清楚自己的立場。可是我認為這就是變相的敵我識別的行 動。有些激進側翼分子就會專門來攻擊你的立場。這麼多年下來我也就習慣了。 我覺得現在的人們認為的寫作,就是去修理對方,而不是要去溝通。欠缺溝通和 妥協的社會,我認為這就是台灣目前最嚴重的現狀。像現在我發現網路上一片都 是在挺同,認為挺同就是好的,如果站在反面立場,反而會受到攻擊。但是,這樣的現象是好的嗎?

媒體的使命啊

          所以說,回到我們媒體的使命。我們可以去作為一個搭橋者,儘管是很困難的。像是在碎裂之中重建脈絡,以及在衝突中邀請大家凝視對話。大家有沒有聽 過 C.W. Mills〈社會學的想像〉。好,那你們應該就能懂他裡面提到的理論。過去的人們是以單一文本為單位去認識一件事。像是報紙標配,先報導再來是評論的 部分。可是我們都知道新的世界中,人們去了解一件事,可能是透過單篇的文章, 然後就定下了整件事的輪廓,也就意味他這個人是怎麼去看待事件的角度。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不願意去傾聽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寫文章都要在五千以上,再用一本書《見樹又見林》來說。我們去認識一件事,應該要放在整個大時代和脈絡底下去看,並且妥善安撫對方的意見,而非插旗式的文章,就是去 表態,我們應該要讓意見不一的雙方都能夠看到彼此的意見和是否能夠繼續討論 的空間。像我之前在 Udn 的時候,有「鳴人堂」、「Udn debate 相對論」等的設 立。還有一些平台,像是「轉角國際」、「Cnex」等等都是一些好的網站。

端傳媒來了

          我們端傳媒的的定位主要就是成為兩岸三地的媒體,想要讓中國、港、澳、 台的人都能夠互相了解。我們文章都很長,是鎖定菁英讀者(認真思考的人)願 意花時間去了解事件的脈絡來提供的,我們希望可以影響這群人去做為公共討論 的代言者。當然不可避免的,我們也在努力不和底層的人民脫勾。但是我們也發 現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過去的媒體曾努力保持客觀,但這是極難的,可是輕易表 態卻也會有問題,後來我們決定,媒體,是不用做到所有事的,畢竟想要做到符 合所有人的心意是不可能的。

         針對當前極端主義的興起,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黃哲瀚:數位 利維坦君臨的前夕〉這篇文章來看,我覺得他寫的很好。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接下來很快來講,大數據時代,演算法可以去形塑虛擬人格,臉書和谷歌就可以決 定世界,那我們應不應該要有公共問責的機制?你知道臉書上有一群人會去研究 演算法的改變。有時候圖配文會有比較多人按讚,有時候是配網址或是影片才有 高瀏覽量,只要臉書一改演算法,就有很多人會失去所謂的機會,這也就是眼下 演算法操控世界的方式。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願意接受這種規則。因為我們沒有 意識到這種控制,同樣的也不願去思考背後的原因。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端傳媒要有 APP,趕快下載端傳媒來保證你的資訊來源!

社群媒體好?壞?

         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影響擴大,大家都像是記者一般去傳播消息。你開始在臉書發文的對象是不特定 的,因為你發現看到的人不一定是你認識的人。漸漸的,你看到的資訊也可能是 不正確的。人們所謂正義感的使用,也可以讓謠言擴散。過去重要的查核和驗證 程序已經是跳過傳統有階級性的批閱,現下只要有人願意都可以讓人去看到他們 的發言。當人們要去發揮正義感的時候,點讚最多的通常都是討罵文。

         最後我想簡單總結一下,媒體的資源被侵蝕,我們未來也在考慮是不是要採 取分眾耕耘的方式去鞏固利益來源。最近同志的權益問題在網路上也掀起筆戰, 我有個朋友在當律師,現實是,他們其實對同志的認識也不太多,你可以看到修 民法或是修專法的差別。修民法的話就要改掉極大一部分的條文,但是修專法的 話也有一些問題。我們的社會缺乏知識和民主互動的空間,人民缺乏意識也不願意去理解歷史脈絡,大眾媒體儼然失效,社群媒體卻已經操控了我們的世界觀, 未來這些問題都只會更加明顯。那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舉辦時間:20161207

 

arrow
arrow

    Da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